萬神譜 首頁 > 宗教文化 > 萬神譜 > 道教 > 福德正神

 

福德正神,又有各種稱謂包括 伯公、大伯公、福德老爺、土地公公、土地伯公、福德公、土地公、土地爺、福德、土公、土地、土伯、土正、社神、社公、社官等,也是社區的守護神,福德正神代表臺灣人對土地的意識、信仰,也是自然與人文的中介,也蘊含社區的福祉之價值觀與正當性。
 
福德正神乃中國民間信仰普遍的神之一,主要流行於漢族地區及部分受漢文化影響的民族也有信仰。土地神屬於民間信仰中的地方保護神,在1949年及其以前,凡有漢族人群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的現象。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祭祀土地神即祭祀大地,現代多屬於祈福、求財、保平安、保農業收成之意。土地神也是道教諸神中地位較低,也是與人民較親近的神祇。
 
臺灣在不同時期與不同族群背景下,形成不同型態的土地公:從自然環境而生的自然崇拜,如:大樹公、石頭公、洞穴崇拜、蛇崇拜,或有應公升級等土地公;也有從原住民土地崇拜轉化的土地公,如:太麻里原住民起源地、大社鄉平埔族之石頭崇拜均稱為土地公;但最主要的是明、清時期,漢人移民大量入墾,傳說中(明嘉靖年間)打狗哨船頭的土地公是最早設立的土地公。
 
臺灣的福德正神節慶儀式,主要在農曆2月2日、8月15日土地公生日時舉行祭典;有些庄社每天晨昏定時燒香祭祀,各村常設有「土地公會」、「福德會」祭祀。保存「吃土地公福」、燒土地公金、演土地公戲等習俗。
 
臺灣土地公造型有員外、官員、戴宰相帽及客家塚型;也有木牌,或一顆石頭、三顆石頭等。材質上,有一紙、二土、三石、四木、五瓷的說法;美濃多為土塑,三義以木雕為多。陪祀有土地公婆、文武判官、招財、進寶童子等。隨不同空間型態,形成農業神、財神、陰神等不同性格。神像上有持元寶、如意及枴杖等。
台中網站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