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教文化 首頁 > 宗教文化 > 民俗技藝文化 > 大陸民俗文化 > 山西工藝美術
山西工藝美術

<雕漆藝術>

山西省新絳縣的工藝美術起源較早,製品精美。民國4年(1915),新絳縣有雕漆店16家,製作的雕漆工藝美術產品有雲雕、刻灰圍屏、螺鈿鑲嵌、工藝傢俱等遠銷日本。雲雕是以木製成案桌、提盒、茶几、屏板等內胎,外刷生漆,紅、黑二色相間,一般刷漆70-80遍,幹透後用利刀剔刻圖案花紋,刀口呈V型,顯露出不同顏色,因其圖案多以雲紋為主,故稱雲雕。新繹縣工藝美術廠生產的雲雕製品在全國同行業評比中獲第一名,得國家百花獎銀盃獎。該廠生產的螺鈿鑲嵌小件製品食盒、花瓶、箱、匣、盤、鼻煙壺等,工藝精湛,美觀耐用,投入國際市場很受歡迎。稷山縣服裝鞋帽廠生產的古裝戲劇服飾以頭盔最為精彩,其品種有沙王帽、相帽、羅帽、帥盔、紫金冠、鳳冠等,樣式大方,美觀威武,十分暢銷。該縣工藝美術廠生產的螺鈿漆器九龍壁、九龍插屏、九龍櫃、五臺山白塔等亦獲部級金質獎,遠銷美國、日本及東南亞各國。

 

<運城面塑>

運城地區的面塑分為花饃、面花、棗花、龍鳳糕等多種,每至喜慶節日,家家戶戶都要蒸些各式各樣的花饃,一是祭祀祖宗,二是作為禮品送給親朋好友。本區花模在製作和造形上有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:平陸、芮城、永濟、臨猗、運城等縣市的花饃,簡練粗獷,造型誇張,憨態可掏,既可欣賞,又可食用;新絳、稷山、聞喜、夏縣、萬榮等縣的花饃,製作精細,巧奪天工,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藝術收藏價值。萬榮縣高村一帶的面花很有名氣,品種有花鳥蟲魚,瓜果蔬菜等。花饃的製作方法是在發好的白麵裡摻上生面,用剪刀、竹刀、梳子等工具剪樣、壓痕、重疊,製成花坯。入籠蒸熟,趁熱點彩、插枝即可。面花有一種瑪瑙石的質感,豔而不惜。面花多作供品使用,有些面花藝人製作許多屜面花,用於出租,如稍有陳舊,用白酒噴一下,仍鮮豔如初。平陸、芮城一帶農村,每到春節前要蒸一個大棗糕,這種棗糕像一個小屏風,當地人稱做“棗花”或者“棗山”,是專門給灶君爺蒸的,除夕晚上要豎著斜靠在灶君板上。其製作方法是:先用發好的粗圓麵條盤成各種形體,中間夾著許多大棗,再把每個形體拼成方形,上面是山峰起伏形狀,下面有兩條短腿,入籠蒸熟後即成一體。聞喜、夏縣農家在舉辦婚事時,由伴郎用紅色包袱提著一個龍鳳糕交給新娘家。龍鳳糕作為喜慶禮品,其用料、製作都非常講究。製作者選用上等麵粉,採用分解組合式的方法,把做好的龍鳳頭、身裝飾面花與大圓糕分開放入籠裡蒸熟,趁熱點彩,再用小竹蔑將龍、鳳分別組裝。用竹籮插在圓糕上,最後用紅線繩將龍鳳聯在一起即成。

 

<山西剪紙藝術>

剪紙分剪和刻兩種,紙張以大紅單色居多,陽刻為主,內容多以戲曲人物、花烏蟲魚、吉祥圖案為主,風格多樣。絳縣、新綽、聞喜的剪紙較為有名。絳縣裡冊峪的剪紙別具一格,是一種刀刻的形式,據說有二百年的歷史,其代表作品“三國人物”尤為活潑、灑脫。芮城縣陌南鎮一帶剪的窗花多以道教人物故事為題材,人物服裝用較規則的分隔號組成,嚴謹、肅穆,具有宗教色彩。新絳、萬榮、河津、聞喜等縣的窗花,是地道的剪窗花,其中新絳縣最具代 表性,一塊紅紙,一把剪刀,彎來繞去,隨心所欲。剪出的人物、動物、花鳥蟲魚等很少繪畫性,不嬌柔造作,神形逼真,並湧現出蘇三花、常苟女等著名剪紙藝人。絳縣北冊村刻紙在全區剪紙中獨樹一幟,其內容多為戲劇故事,造形動態近乎皮影,如《三英戰呂布》、《穆桂英掛帥》等刻紙中的騎馬人物,除了關節部分不會動以外,其外形、態勢、線條分佈等與皮影沒有兩樣,十分精緻。每年一入臘月,刻紙藝人就挎著一個特製的小木箱沿街叫賣,生意十分紅火。
  聞喜剪紙以傳統的主題紋樣聞名於省內外。從夏代記歲按曆法演變過來的《鹿頭花》、《扣碗》、《老鼠嫁女》、《麒麟送子》、《龍鳳配》等,其造形古樸,構圖嚴謹,線條渾厚,都是中國遠古物候文化的形象記錄,引起國內外曆法、藝術、民俗等各方面專家的重視。

 

<運城刺繡>

運城地區的刺繡,始於何時,無從考證。運城市博物館收藏的大型刺繡被面《郭子儀拜夀圖》,距今已l00多年歷史,頗為珍貴。本區民間刺鏽廣泛流傳於農村家戶。舊時,農家婦女人人皆能刺鏽,主要用於裝飾家庭居室、香囊佩帶、衣服領口、袖口、裙邊、飄帶、披肩、帽子、圍裙、耳套、裹肚、手巾、腰帶及床上用品等。其特點是樸實不嬌作,健康不浮華,單純不單調,在色彩上多採用強烈對比法,大紅大綠,大藍大紫為底色,而繡出的紋樣則用淡雅的色澤,使之在對比中求得協調。在針法上多種多樣,主要有鋪針繡、平針繡、纏針繡、散針繡、打稿繡、套和繡、盤金繡等。另外還有盤銅絲繡和珍珠玻璃繡等。根據內容和用途,採用不同的針法,各得其趣,形成風格各異的繡品。
  1984年10月地區文化局在全區收集2000餘件刺繡作品,在臨汾展出,受到專家們關注。1996年,由地區文化局群眾藝術館組織百餘件刺繡精品赴省參加展覽,獲得金獎。同年又赴中國美術館參加“中國民間一絕大廈”展出,富有本區特色的民間戲劇人物刺繡80餘件,獲大展銅獎,其中20餘幅作品入選《中國工藝美術全集》。本區刺繡表現的內容十分豐 富,包羅萬象,主要以戲曲人物、山川風景、亭臺樓閣、飛禽走獸、花卉水草、瓜果蔬菜、草蟲魚介、神仙道釋、吉祥圖案、詩詞民諺、博古誓句等為主,取材於現實生活和民間流傳故事。戲曲人物等圖案,情感樸實生動,逐漸形成天真自然、純樸大方的藝術風格,代表作有《汾河灣射雁》、《西廂記》、《十字鬧春》、《連年有魚》、《武松打虎》、《松鶴圖》等。80年代以後,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出現了機器刺繡和電腦刺繡,並得到廣泛應用,在效率、花色、品種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。

 

 

分享以上資料: 這篇文章貼到facebook臉書 這篇文章貼到twitter 這篇文章貼到Plurk噗浪 加入此網頁到google書籤
台中網站設計